交易海外期貨會有什麼海外所得稅?

海外所得稅是分年來計算的,有交易海外期貨的客戶就必須注意海外所得稅!

海外所得是什麼?

「海外所得」為95年1月1日所實施的最低稅負 (法令名稱:所得稅額基本條例) 中唯一延後的課稅所得,已於99年1月1日實施,今年五月一樣要針對108年所發生的海外收入及所得進行申報,海外所得申報門檻為同一申報戶每年擁有100萬元以上的海外所得,即需自動申報最低稅負。

海外所得總表分析

海外所得總表分析 
項目內容
課稅對象中華民國境內居住者
所得範圍中華民國境外(不包括大陸地區)之各類收益及孳息
認列時點不論何時持有或購買,收益實現在99年後,即須計入課稅
申報時間每年5月申報綜所稅時一併申報
免稅額100萬以內(超過或等於100萬則全數計入課稅)
所得計算當年度出售價格─取得成本及費用
罰則漏報處漏稅額二倍以下之罰鍰,未申報處補稅額三倍以下之罰鍰

 102年所得稅對於「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新認定標準

所稱居住者之認定原則為:個人於一課稅年度內在中華民國境內設有戶籍,且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合計滿31天」或「居住合計在1天以上未滿31天,其生活及經濟重心在中華民國境內」者。

其中,「生活及經濟重心」是否在中華民國境內,將由稽徵機關衡酌個人之家庭與社會關係、政治文化及其他活動參與情形、職業、營業所在地、管理財產所在地等因素,參考下列原則綜合認定:

一、享有全民健康保險、勞工保險、國民年金保險或農民健康保險等社 會福利。 
二、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居住在中華民國境內。 
三、在中華民國境內經營事業、執行業務、管理財產、受僱提供勞務或擔任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 
四、其他生活情況及經濟利益足資認定生活及經濟重心在中華民國境內。  

海外所得課稅影響的族群: 

一、外派人員:
一般外派人員,其所得會比國內高出許多,假設A先生為長駐在海外第三地的專業經理人,原先妻子在台灣申報所得淨額為100萬元,但A先生有300萬薪資屬於境外收入,過去並不須繳稅。但從今年以後就要計入最低稅負申報及計算。 

二、大陸地區的台商及台籍幹部:
過去台商或台籍幹部多將大陸地區的所得及投資利得經第三地匯回台灣,將原來大陸地區來源所得轉回海外所得,已規避所得稅的課徵,但從99年以後,海外所得開始課徵最低稅負,台商及台籍幹部應從新規劃其大陸地區來源所得申報,將所得轉為海外所得方式已不再是零稅務成本囉!

三、投資金額在1000萬以上的中高階投資人:
由於海外所得的免稅金額是100萬元以內,以基金10%的報酬計算,投資金額在1000萬以上的中高階投資人就要精算您的免稅金額,在投資的利得、商品、贖回時點及投資配置上要考慮稅負的成本而調整規劃。

四、海外華僑:
由於台灣有高達3%的人擁有雙重國籍,針對在台灣仍保留戶籍但經常居住在境外的華僑們,過去在境外所賺的錢匯回台灣都不用申報所得稅,但從99年以後,從國外匯進台灣的所得或本金就要開始面對海外所得問題,應針對您的身份問題進行一定的評估及規劃! 

海外所得的內容及範圍

海外所得的「海外」是指非中華民國境內的來源所得,但特別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地區的來源視為「境內」來源,但香港及澳門則屬於境外,簡而言之,海外所得就是非中華民國境內且除中國大陸地區外的來源所得,皆納入最低稅負的海外所得中計稅。

海外所得取得來源分析
購買地金融商品註冊地投資區域海外所得課稅
中華民國境內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境外x
中華民國境內境外國家或地區中華民國境內/境外v
中華民國境外境外國家或地區中華民國境外v

同時,由於所得稅是以所得發生時點課稅,不論您持有海外所得的時間是在98年以前或99年以後,只要收益及孳息實現在99年之後,就需計入課稅。  

海外所得的計算及課稅

海外所得首先應先比照國內所得分類方法,將海外所得分為薪資、利息、股利、財產交易、租賃所得與其他所得等10類。當我們取得海外收入時,您可以先扣除成本及費用後,才是海外所得。關於所得與成本費用的計算方式,當個人可以舉證海外所得的成本費用,應核實扣除,但因取得時間過長,面臨出售海外資產但無法提示取得成本下,則依財政部規定的標準計算。 

STEP1: 海外收入(A)-成本及費用=海外所得(A+) 

針對境外基金及股票財政部將採取成本從寬認定原則,納稅義務人可以98年12月31日收盤價格或淨值,及原始成本二者成本擇高申報。

不過財政部規定,取得成本「擇一從高」認定原則,只適用能舉證成本者,無法舉證成本的投資人,仍需依財政部所訂的收益比率申報。

STEP 2:免稅所得

A+<100萬→視為無海外所得,不需申報
A+≧100萬→全數金額申報最低稅負 

STEP 3:最低稅負計算

實際上大部份的投資的海外所得(資本利得以及配息、股利)一年要賺超過目前財政部規劃的100萬元免稅額,一年的投資金額要超過千萬元以上,才會超過門檻

除此之外,基本稅額的計算尚有670萬的免稅額,且在國外已繳的稅額也可列報扣抵,所以實際上海外所得會因納入最低稅負實施而課到稅的人其實很有限。 

應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的項目有哪些?

  1. 個人綜合所得稅的「綜合所得淨額」。
  2. 海外所得:指未計入綜合所得總額之非中華民國來源所得及香港澳門地區來源所得。一申報戶全年合計數未達100萬元者,免予計入;在100萬元以上者,應全數計入。
  3. 特定保險給付:受益人與要保人非屬同一人之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給付,但死亡給付每一申報戶全年合計數在3,330萬元以下部分免予計入。
  4. 私募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之受益憑證之交易所得。 
  5. 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採列舉扣除額之「非現金捐贈金額」(如土地、納骨塔、股票……等)。 
  6. 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選擇分開計稅之股利及盈餘合計金額。

其餘稅務名詞意義

基本稅額之計算

基本稅額=(基本所得額-670萬元)× 20 %。

海外已納稅額之扣抵

海外所得如已依所得來源地法律規定繳納所得稅,得於限額內,扣抵基本稅額與一般所得稅額之差額。扣抵之限額不得超過因加計海外所得,而依規定計算增加之基本稅額。上述扣抵,應提出所得來源地稅務機關發給同一年度納稅憑證及足資證明繳納該境外所得稅文件。

一般所得稅額之定義

一般所得稅額為當年度依所得稅法規定計算之應納稅額,減除申報投資抵減稅額後之餘額。選擇股利及盈餘分開計稅者,一般所得稅額應加計「股利及盈餘分開計稅應納稅額」。

計算基本稅額與一般所得稅額之差額

基本稅額應先與一般所得稅額作比較,如果一般所得稅額高於或等於基本稅額,則不必再繳納基本稅額,只要依原來的綜合所得稅規定繳稅即可;如果一般所得稅額低於基本稅額,除依原來的綜合所得稅規定繳稅外,應另就基本稅額與一般所得稅額之差額繳納所得稅,且該差額不得以投資抵減稅額抵減之。

以小明舉例來說

小明在新加坡瑞X銀行有存款200萬美金,近幾年來他將200萬美金進行以下投資:

假設小明綜合所得淨額為300萬,請問今年申報海外所得金額為? 

第一步:海外所得金額為?

A、海外財產交易所得:100萬單位*36-100萬單位*30=600萬(已換算台幣)
B、利息所得:15000*30(匯率)=450,000(註:假設外幣所得兌換匯率美元對台幣為30:1)

所以海外所得總額為6,450,000 

第二步:計算綜所稅額:

300萬x30%-365,000=535,000 

第三步:計算最低稅負 (基本稅額)

【(3,000,000+6,450,000)-670萬】x20%=550,000 

第四步:應納稅額

由於基本稅額>綜所稅額,所以應納稅額為基本稅額550,000

若有疑問請洽稅務機構。以上簡要說明海外所得課稅計算,僅供參考,由於個人稅務因人而異、計算複雜,建議您可諮詢會計師或是至國稅局網站進一步了解相關資料。

【參考資料】: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