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海外選擇權
基礎篇
許多投資人都接觸過台指選擇權,因此要跨入海外選擇權不難,同樣都是選擇權商品,兩者的差別主要有二:一個是商品標的不同,不同的標的決定不同的波動特性;第二個不同是履約結算規則差異,有別於台指選擇權,多數海外選擇權是屬於美式選擇權,價內合約到期前可提前履約,履約後是實物交割,也會比現金結算的台指權複雜些。

合約規格介紹
目前統一期貨共提供12檔可供網路下單海外選擇權,我們就從這12檔跟大家介紹海外選擇權的合約規格。
⇒ (美式)指數商品:小SP(ES)、小道( YM)、週小SP(歐式)
⇒ (歐式)外匯商品:歐元(EC)、日圓(JY)、澳幣(AD)、英鎊(BP)
⇒ (美式)原物料商品:黃金(GC)、輕原油( CL)
⇒ (美式)農產品商品:S(黃豆)、C(玉米)、W(小麥)
由於海外選擇權標的即期貨,因此兩者合約規格與交易規則其實也相近。下表以小SP選擇權與小SP期貨的合約規格表為例:

除了交易時間外,對於交易來講,比較重要的是記住每一跳動點值多少錢以及1大點值多少錢(契約乘數),我們再來看報價就更容易理解,一樣是看所謂的「T字報價」(統一海期通為例),左邊是買權(CALL),右邊是賣權(PUT)。

可以比較出選擇權與期貨無論是跳動點數或是交易時間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完整海外選擇權合約規格及最後交易日可於統一期貨官網查詢。
保證金計算方式
以上表S&P 2750 CALL為例,權利金成交價為10點,就可以輕易算出1口2750CALL權利金為:10點*50美金=500美金 (大概台幣$15,000,小SP選擇權1大點為50美金)。即權利金成交價乘上契約乘數(1大點多少錢)。
選擇權買方付出權利金,而賣方則因風險無限,需繳交保證金。(海外選擇權賣方保證金計算)
結算篇
《海外選擇權結算履約規則》
首先我們知道,海外選擇權與台指選擇權最大差異,海選為美式選擇權(指數、原物料、農產品類)進入價內可能提前履約,且履約是實物交割,轉換成期貨部位,接下來我們來看履約結算的交易規則,一樣是買方、賣方有別:

買方:價內買方有權提早要求履約 (較少),或是直接與結算。直接參與結算於結算價出來後當天30分鐘內會轉為期貨部位,此前請先確認帳上保證金是否足夠,以免被期貨商強制平倉。
賣方:價內賣方可能因買方提前申請履約而提早轉換成期貨(較少)。賣方直接參與結算比較尷尬,由於期貨商須待隔日期交所最後的指派交割名單,所以無論價外者保證金釋放或價內者部位轉換都要等到明天。
※過去也曾發生過結算當天行情較大,結算價出來後應判定為價外,但卻一樣被指派交割,原因是行情因素在結算前尚屬於價內同時又被買方提前要求履約。(QA篇第二點)
接著,轉換為期貨部位,是怎麼個換法,基本邏輯就是原本選擇權作多的部位就換期貨多單,做空的部位就換期貨空單,並轉換為最近月合約月的期貨,如下表所示:

建議投資人,除非有特殊目的,否則應避免手中部位參與結算。
交易篇
《交易海外選擇權的優點》
《海外選擇權交易策略》
操作實例賣方篇:選擇權賣方須具備更精準的交易布局及風險試算,資金控管尤為重要,進階投資人熟稔賣方操作策略往往獲得更高的勝率….<詳全文>
《下單軟體簡介》
目前統一期貨海期通針對12檔熱門海外選擇權提供電子交易功能,但海外選擇權履約價序列甚多,不是每一檔都可以網路下單,目前統一期貨僅開放近兩個交易月份和前日結算價上下20檔履約價序列(ES開放上下40檔履約價)可以網路下單。其他履約價或商品請電話委託下單。
[看盤與下單]
建議可以使用內建統一海期通「海選看盤室」特製版面,來進行看盤下單:

「海選看盤室」版面,上方為期貨的行情表與技術分析(同一視窗群組,點擊不同商品可連動),下方為海外選擇權的T字報價與技術分析(同一視窗群組,點擊不同商品可連動),這樣就能同時監看期貨與選擇權行情,下單時,直接滑鼠雙擊要交易的履約價買價或賣價,就可在下方開啟下單夾,並將該履約價選入下單夾。


選定好要下單的履約價、買賣別、委託價位、口數,即可下單送出。特別留意目前統一期貨海外選擇權網路下單僅開放限價委託,未開放市價及停損單委託。此外,海外選擇權不接受當沖保證金減半。
[刪改單與帳務]
在版面右下角,提供開啟各項回報與帳務功能視窗快速鍵。

開啟委託回報視窗,可以追蹤目前委託狀況,並可刪單或減量。

開啟完整帳務可以查詢委託回報、未平倉部位、沖銷損益查詢、保證金查詢以及線上出金互轉等帳務功能。

完整教學影片:
需要注意的是,海選在國外期交所沒有出停損單,所以在手機軟體(統一期航家)裡面沒有停損單、沒有智慧單、也沒有市價單,只有限價單。
自動引用通知: 下單軟體 | 海期通 - 穎悅Katherine小資族投資